尿常规:身体的“液体日记”
尿常规:身体的“液体日记”
翟秀英 郑州市建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验科 主管技师
当我们去医院体检或就诊时,医生常常会让我们提供一份尿液样本进行尿常规检查。尿液,这个每天都会产生的代谢废物,实际上隐藏着许多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信息。它就像一本“液体日记”,记录着我们身体内部的代谢状态、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甚至能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读尿常规的奥秘,看看这看似普通的液体如何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尿液的形成与作用
尿液是由肾脏生成,经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的液体。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排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这些都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若不及时排出,可能对身体造成毒害。
2.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通过调整尿量,维持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
3. 维持酸碱平衡:排出酸性或碱性物质,使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的稳定范围。
4. 清除毒素和药物:许多药物、化学物质和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三个关键步骤。健康的肾脏会精确调控尿液的成分,因此,尿液的变化往往能反映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二、尿常规检查的项目与意义
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大部分,涵盖多个指标,每一项都可能揭示不同的健康问题。
1. 物理学检查
(1)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毫升。
尿量异常:
少尿(<400 mL/天):可能由脱水、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等引起。
多尿(>2500 mL/天):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或过量饮水。
无尿(<100 mL/天):提示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路梗阻。
(2)颜色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由于尿胆素)。
异常颜色及可能原因:
深黄色:脱水、维生素B补充过量。
红色或粉红色:血尿(肾炎、结石、肿瘤)。
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溶血性疾病)。
乳白色:乳糜尿(淋巴管阻塞)或脓尿(尿路感染)。
(3)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浑浊尿液:可能由细菌、结晶、黏液或细胞碎片引起,提示尿路感染或结石。
(4)气味
正常尿液有轻微氨味。
异常气味:
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丙酮味)。
腐败味:尿路感染(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
2. 化学检查(尿试纸法)
现代尿常规多采用试纸条快速检测,可同时分析多项指标:
(1)尿pH值
正常范围:4.6-8.0(通常5.5-6.5)。
酸性尿(pH <5.5):高蛋白饮食、痛风、酸中毒。
碱性尿(pH >7.0):素食、尿路感染(细菌分解尿素产碱)。
(2)尿蛋白(PRO)
正常:阴性或微量(<150 mg/天)。
蛋白尿的可能原因:
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妊娠。
病理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3)尿糖(GLU)
正常:阴性(血糖正常时,肾脏几乎不排糖)。
糖尿的可能原因:
糖尿病:血糖过高,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
肾性糖尿:肾小管功能异常(如范可尼综合征)。
(4)尿酮体(KET)
正常:阴性。
阳性(酮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
长期饥饿、低碳水饮食(脂肪代谢增加)。
(5)尿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RO)
正常:阴性或微量。
异常升高:提示肝胆疾病(肝炎、胆管梗阻)或溶血性贫血。
(6)亚硝酸盐(NIT)
正常:阴性。
阳性:提示尿路感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7)白细胞酯酶(LEU)
正常:阴性。
阳性:提示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
(8)隐血(BLD)
正常:阴性。
阳性(血尿):
生理性:剧烈运动、月经污染。
病理性:肾炎、结石、肿瘤、泌尿系统损伤。
3. 显微镜检查
如果化学检查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1)红细胞(RBC)
正常:0-3个/高倍视野(HPF)。
血尿:>3个/HPF,可能由肾炎、结石、肿瘤或外伤引起。
(2)白细胞(WBC)
正常:0-5个/HPF。
脓尿:>5个/HPF,提示尿路感染。
(3)管型
透明管型:少量可见于正常人。
颗粒管型、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损伤(如肾炎)。
(4)结晶
尿酸结晶:常见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
草酸钙结晶:可能与肾结石相关。
(5)细菌和真菌
正常:无或少量。
大量细菌:尿路感染。
真菌: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发生真菌性尿路感染。
三、尿常规的临床应用
1. 筛查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膀胱癌等。
2. 监测糖尿病:尿糖和酮体可辅助判断血糖控制情况。
3. 评估肝功能: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提示肝胆问题。
4. 发现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能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5. 术前检查:确保患者无尿路感染或肾功能异常。
四、如何正确留取尿液样本?
1. 清洁中段尿:排尿前清洁外阴,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减少污染。
2. 晨尿最佳:晨尿浓缩,更容易检测异常成分。
3. 避免月经期检查:经血可能污染样本,导致假性血尿。
4. 尽快送检:尿液放置过久可能导致细菌繁殖或成分分解。
五、尿常规异常怎么办?
生理性异常(如运动后血尿、大量饮水后尿糖阴性)通常无需治疗。
病理性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如肾功能、B超、CT)进一步诊断。
尿路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肾炎或肾病:可能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肾结石:根据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手术。
六、尿常规技术的进步
现代尿常规已从传统的手工检测发展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结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未来,尿液检测可能用于更早期的癌症筛查(如膀胱癌标志物检测)。
结语
尿液虽是我们身体的代谢废物,却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尿常规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帮助医生发现许多潜在疾病。定期体检时,别忘了关注这本“液体日记”,让它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