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后护理:回家后这5件事千万别做!

心脏支架术后护理:回家后这5件事千万别做!

韩巧玲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洛阳院区介入中心 主管护师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每年帮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然而许多患者误以为支架植入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术后护理同样关键。数据显示,约10%的患者在支架术后第一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很大部分与不当的自我护理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回家后必须避免的五件事,帮助您安全度过康复期。

 

第一件绝对不能做的事是擅自停药。很多患者认为装了支架就治好了冠心病,出院后感觉良好便自行减药甚至停药,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支架只是解决了局部血管狭窄,但冠心病是全身性疾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需要至少联用12个月,这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黄金标准。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以稳定斑块,控制血脂。突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在数天内导致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曾有患者在术后三个月自行停药,一周后突发胸痛送医,造影显示支架完全闭塞,虽经抢救保住生命,但心肌已受到不可逆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严格遵医嘱服药,设置手机提醒,使用分药盒帮助记忆。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而非自行停药。

 

第二件需要避免的事是过度静养不敢活动。不少患者术后变得过度谨慎,整日卧床休息,连简单的家务都不敢做。实际上,适度的运动康复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静脉血栓风险;肌肉萎缩会使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影响整体康复。正确的运动方式是循序渐进,从术后第一周每次步行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日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建议选择平路步行、固定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需要屏气的力量训练。运动前后要有5-10分钟的热身和放松。若运动中出现胸痛、气促加重或头晕,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记住一个原则:要活动但不要剧烈,要运动但不要劳累。

 

第三件危险的事是忽视症状变化。支架术后患者常犯两个极端:要么对任何不适都过度紧张,要么对明显症状置之不理。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新发或加重的胸痛,这可能是再狭窄或新病变的信号。不同于术前的典型心绞痛,术后胸痛可能表现为压迫感、烧灼感甚至牙痛、背痛等不典型症状。其他危险信号包括:平卧时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心功能恶化)、下肢对称性水肿(需排除心力衰竭)、晕厥或眼前发黑(警惕心律失常)。建议患者准备一个症状日记本,记录每日症状变化、活动量和用药情况,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因为害怕"小题大做"而延误就医,支架术后任何新发或加重的症状都值得重视。

 

第四件必须避免的事是不控制危险因素。很多患者认为支架解决了血管问题,就继续吸烟、不控制饮食、不监测血压血糖。殊不知,支架术后血管其他部位仍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研究显示,继续吸烟的支架术后患者,一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高盐高脂饮食会加速剩余血管的病变进程。正确的做法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采用地中海饮食(多蔬果、全谷物、橄榄油,少红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降至1.4mmol/L以下。建议每周测量2-3次血压,每月检测一次指尖血糖,每3-6个月复查血脂。这些指标的控制需要医患共同努力,既不能完全依赖药物,也不能指望单靠"清淡饮食"就达到目标。

 

第五件容易被忽视但很危险的事是情绪管理不当。心脏支架术后约40%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表现为对病情的过度担忧、睡眠障碍、兴趣减退等。长期负面情绪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还会影响服药和康复的依从性。临床上常见两类不良应对方式:一种是"灾难化思维",整日担心支架会掉出来或突然猝死;另一种是"否认防御",刻意回避自己是冠心病患者的事实,拒绝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调适应该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既要认识到冠心病需要长期管理,也要相信通过规范治疗可以维持良好生活质量。建议参加医院举办的心脏康复课程,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学习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保持规律的社交活动。若情绪问题持续两周以上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专科帮助。

 

除了这五件绝对不能做的事,支架术后护理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细节。伤口护理方面,桡动脉入路的患者要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淤血,一周内避免该侧手臂提重物;股动脉入路的患者需保持穿刺处干燥清洁,两周内避免久坐和深蹲。复查随访方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是关键的随访时间点,需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或冠脉CT。旅行注意事项方面,术后1个月内避免长途旅行,乘机前要咨询医生,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病情摘要。性生活恢复方面,一般术后2-4周可逐步恢复,以不引起明显气促和疲劳为度,必要时可进行心脏康复评估。

 

特别要提醒的是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需进行其他手术或牙科治疗,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若发生外伤导致出血,压迫止血时间需比常人延长,严重出血要及时就医。遇到需要接种疫苗的情况,优先选择灭活疫苗,接种后加强观察。疫情期间,心脏支架患者属于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更需做好防护并优先考虑疫苗接种。

 

支架术后的药物治疗方案也需要患者充分理解。除了前述的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多数患者还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改善心肌重构。这些药物需要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比如β受体阻滞剂需要监测心率和血压,不能因为心率偏慢就自行减量;他汀类药物要注意肌肉酸痛症状,定期查肌酸激酶。建议患者整理一份详细的用药清单,包括药名、剂量、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随身携带。

 

饮食调整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但常常存在误区。不少患者极端地拒绝所有油脂,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或者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引起肌肉流失。科学的饮食原则是平衡多样:每天保证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适量坚果和深海鱼提供健康脂肪,选择全谷物代替精制米面,烹饪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烤。要特别注意控制隐形盐的摄入,如酱油、腌制品、加工食品等。饮水方面,除非心功能不全需要限水,一般建议每天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睡眠管理也不容忽视。支架术后患者常出现睡眠问题,可能与疾病焦虑、药物副作用或原有睡眠呼吸暂停有关。建议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保持安静黑暗。打鼾严重的患者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的需要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家庭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要学习冠心病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备有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如共同戒烟、一起运动、烹制健康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定期陪同患者复诊,协助记录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

 

心脏支架手术只是冠心病长期管理的开始,而非治疗的终点。术后第一年尤其关键,统计显示这一年内的规范管理能显著降低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避免这五件危险的事,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随访,绝大多数支架术后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回归正常生活。记住,您的心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天的正确选择都在为生命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