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救:如何第一时间识别并处理?

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救:如何第一时间识别并处理?

王江涛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脑卒中,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实则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后果往往不可逆,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脑卒中的预防策略,以及如何第一时间识别并处理脑卒中,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脑卒中的预防

预防脑卒中,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脑卒中风险。

高血脂:高血脂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脑卒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增加脑卒中风险。戒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脑卒中风险。此外,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也是有益的运动方式。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夜间过度兴奋或疲劳。

减轻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二、脑卒中的识别

脑卒中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表现为突然的、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以下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

面部不对称: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如一侧口角歪斜、流口水等。这是由于脑部血管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所致。

手臂无力:让患者尝试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这可能是由于脑部血管受损导致上肢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言语不清: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含糊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的情况。这是由于脑部血管受损导致语言中枢受损所致。

时间意识:若观察到以上症状,请立即记录时间,因为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非常关键。及时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平衡失调等症状。若出现以上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可能的脑卒中情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活动或情绪波动。

三、脑卒中的急救

脑卒中的急救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急救措施:

保持安静: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或情绪波动,以免加重病情。将患者平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摔倒或受伤。

不要给患者喂食:在患者意识模糊或吞咽困难的情况下,不要给患者喂食或饮水,以免误吸导致窒息。同时,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同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等待急救人员: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准备好患者的病历资料、医保卡等,以便急救人员了解患者情况。在等待过程中,可以安慰患者,减轻其紧张情绪。

四、脑卒中后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期。康复期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家属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结语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但通过预防、及时识别和急救以及康复治疗,我们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脑卒中,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