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养生:祛湿健脾迎初夏

   4月20日将迎来谷雨节气,这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陈平提醒,此时养生要顺应节气特点,重点做好祛湿健脾,以安然入夏。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寓意春雨滋润、五谷萌发。”陈平介绍,此时,南方多雨湿润,北方升温明显,空气湿度增大。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伤胃,阻滞气血,导致人困乏无力、关节酸痛、影响睡眠。因此,谷雨养生的重点是祛湿、健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好才能化湿、养气血。

  在饮食调理方面,陈平建议遵循“清淡为主,健脾为先”的原则,多吃“红”与“绿”:适当多吃红豆薏米粥,搭配茯苓、山药,有助祛湿,脾胃弱的人可以加点陈皮理气;绿色蔬菜如芹菜、苦瓜等清热利湿,可帮助肠胃保持清爽状态。同时,要少吃冰饮、肥肉等生冷油腻食物,适当饮用姜茶或茉莉花茶,可暖胃化湿。

  起居方面,建议“春捂适度”。陈平解释,谷雨时外界湿气重,易在体内淤积,穿衣不宜过厚,适当出汗有助于排湿。但是,夜间需特别注意腹部和脚部保暖,防止湿邪乘虚而入。同时要“动静结合”,他建议每日保持半小时温和运动,如散步或拉伸,以微微出汗为宜。居家可巧用艾叶,用其泡水擦地或进行艾灸,借助艾叶温性驱湿散寒。

  穴位按摩是祛湿妙招。陈平介绍,祛湿可以按揉阴陵泉与足三里两个关键穴位: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凹陷处的骨突点,每日按压3—5分钟可健脾祛湿;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下四指宽处,同法按摩能调脾胃、补气血,缓解疲劳。两穴早晚各按一次,按压时酸胀感明显者,提示体内湿气较重,坚持按摩可使气血更通畅。

  针对谷雨易发的关节酸痛,陈平建议可用姜水泡脚后按摩小腿,可驱散寒湿。若出现失眠症状,多与湿邪困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有关,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或藿香正气水,配合艾灸神阙穴或足三里。若失眠伴随肩背酸痛,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尝试针刺神门、内关等穴位,以宁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