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中医提醒四时变化对睡眠时间进行调整

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人体的重要活动,良好的睡眠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基础。“寤寐”是传统中医理念中的一对对立统一关系,“寤”指的是清醒,“寐”指的是睡眠,对人的休养生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中有几个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灵枢·营卫生会》中说:“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人体的阴气和阳气变化受到自然昼夜更替的影响,昼属阳、夜属阴,因此寤属阳、寐属阴。四季的昼夜分布时间有所不同,人们也应当根据四时变化对睡眠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冬季“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春天则“夜卧早起”,以顺应自然的阳气生发。

《灵枢·营卫生会》中对人体的营卫运行有所解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卫气属于阳气的一种,是日常饮食中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而来,是一种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功能的悍气。当卫气运行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反之亦然,因此人们通常在夜晚进入睡眠,在白天出来活动。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的年龄阶段、性别、体质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人的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缩短,是因为气血运行也在经历从生发、充盈到衰减,直至气血阴阳俱亏的过程,所以老年人睡眠短浅,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现象。此外从中医临床分型来看,阳盛型、阳虚型体质睡眠时间较少,痰湿型、血瘀型体质睡眠时间相对多;因体内的“卫气多寡”不同,不同体型、体寒与体热的人睡眠时间也不尽相同。

至于人的醒与眠则与心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神的动静对形体的动静有着主导作用,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即心情平稳舒畅则容易入睡,心情焦躁不安则难以入眠。因此当心神受到温度、光照、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时,睡眠质量与时长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例如人们在晴天容易早醒,阴雨冰雪天气则容易多睡不醒。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春夏与隆冬季节的睡眠时长差异上。

人在睡眠时,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代谢减缓,能够高效地恢复白天消耗的体力和精力,消除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时会出现心情烦躁、容易激动或精神萎顿、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状,长此以往则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人体组织器官的自我修复也主要发生在睡眠中,其中也包括毛发和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因此保持充足睡眠也是呵护毛发和美容养颜必不可少的。

传统中医中的子午流注理论对人体五脏六腑的运行规律有所解释。哪个脏器在什么时辰对人体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提供了有效参考。中医一般建议在夜晚11点之前入睡,是因为子时(夜晚11点-次日凌晨1点)胆气开始生发。胆在气血运行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子时阳气初生,需要进行养护,错过了最佳休养时间则会影响白天的精气神。丑时(凌晨1点-3点)则是肝脏的排毒时间。肝的主要功能是藏血和疏泄,一方面调节血量、滋养脏器,另一方面通利经络、保持气机通畅。大多数熬夜人群存在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以及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这两个关键时间段没有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导致的。

集中排毒,即通过粪便将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的最佳时间是卯时(早上5点-7点)。卯时大肠经当令,脏器经过一夜的工作将毒素运送到大肠,因此错过最佳的排毒时间,会延长毒素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辰时(早上7点-9点)胃经当令,此时如果缺少食物摄入则会影响身体正常的营养吸收。因此早睡早起且保证充分睡眠也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是保持健康状态的必要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嗜睡、多睡不醒也未必是健康的状态,过多的睡眠可能导致大脑皮层抑制,使脑细胞缺氧。良好的睡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评判:

1.入睡快。就寝后15分钟以内能够进入睡眠状态;

2.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3.不起夜。睡中梦少,很少起夜;

4.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舒爽;

5.不困倦。白天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

人体在睡眠时百脉才能休养生息、推陈出新。良好的睡眠才能带来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关注睡眠健康,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