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八大体系” 全力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






长势正旺的黄芪。王阳摄

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现代化中(蒙)医药全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通辽市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国蒙医药之都”等荣誉称号,2024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服务网络全域覆盖

通辽市旗两级均成立了中医药(蒙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组建中医药管理局,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兼任局长。明确工信、农牧、科技和市场监管部门工作职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中医药(蒙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统筹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组建了主城区中医药(蒙医药)医疗服务集群,建立了由市级中医(蒙医)医院、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基层中医(蒙医)医疗机构组成的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实现了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蒙医)馆全覆盖。

医疗机构建设持续推进

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通辽市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9个,国家培育建设项目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49个,自治区级中医(蒙医)重点学科16个,通辽市重点专科20个。建立了校院、校地、校企合作共享机制,积极开展中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学中、西学蒙、中医(蒙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师带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三年攻坚行动,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度有了明显改善。全市已建成城市医疗集团3个,其中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就达134家,印发了《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2023—2025年行动方案》,坚持总量控制、有升有降的原则,及时动态调整中(蒙)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医(蒙医)医疗机构纳入DIP付费范围,3046种中药(蒙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报销起付标准降低50%,使用中医药(蒙医药)及中医(蒙医)诊疗项目报销比例提高15%。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传承和文化宣传持续深入

通辽市拥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拥有蒙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蒙医药研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中(蒙)药资源开发集成攻关大平台,已累计获准各类科学研究项目300余项,获准科研经费近1亿元,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4项,获得6个新药专利证书,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积极推动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名中医(蒙医)、名老中医(蒙医)传承工作室,蒙医正骨术和蒙医乌拉灸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医五疗》《安代疗法》等被列入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发了蒙医药古籍文献检索APP,开展“看上好中医(蒙医)、吃上好中药(蒙药)”等宣传活动,制作《岐黄济世写大爱蒙药之都筑新篇》系列宣传片,全市上下凝聚起信中医(蒙医)、爱中医(蒙医)、用中医(蒙医)的广泛共识。

药材种植初具规模

加工企业势头强劲

目前,通辽市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黄芪、苦参、苍术、防风、桔梗、甘草、黄芩等。药材种植由传统的散户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迈进。编制了《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沙棘—黄芪间作种植技术规程》和《中(蒙)药材林下种植技术通则》3项林下种植技术规范,已正式获批并发布实施。黄芪、防风、苍术、苦参、桔梗、沙棘6个品种已通过了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全市3家蒙药企业生产的蒙成药占全国蒙成药市场销售份额的50%以上。近几年,通过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中药(蒙药)企业提档升级,依托通辽市“中国蒙医药之都”文化优势及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实施“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战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

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

推进“八大体系”建设

下一步,通辽市将以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按照试验区建设方案,坚持立足实际,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围绕政策、管理、服务、传承、创新、人才、产业、文化“八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

构建人才、科技、产业、医疗、文化五位一体的政策体系。

通过人大立法出台《通辽市蒙医正骨保护条例》《通辽市蒙药保护发展条例》;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先后制定印发了《通辽市“十四五”时期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规划》《通辽市百亿级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辽市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工作方案》《通辽市扶持和促进中药(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辽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中医药(蒙医药)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通辽市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辽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任务清单的通知》等,构建人才、科技、产业、医疗、文化五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为中医药(蒙医药)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构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

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中医药(蒙医药)工作机制,明确一名副市长直接分管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所有旗县同步设置组织架构;成立通辽市中医药管理局,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兼任局长,健全中医药(蒙医药)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中医药(蒙医药)工作发展,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建立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先后成立了内蒙古中蒙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通辽市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

通辽市形成了由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市蒙医医院、市中医医院组成的主城区中医药(蒙医药)医疗服务集群,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建立中蒙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外科、心病科、脑病科、骨病科五大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蒙医)科比例达10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10项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44%的嘎查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6项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截至目前,全市8个行政区划旗县市区已全部开展申报国家中医药基层示范县工作,此次评审周期内有5个旗县通过自治区验收。

构建“非遗、疗术、文献、适宜技术”传承脉络体系。

以通辽市蒙医正骨技术中心和通辽市蒙医乌拉灸技术中心为引领,实现蒙医正骨术和蒙医乌拉灸术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自治区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的蒙医传统疗术、蒙医传统正骨、蒙医康复基地建设,加大蒙医震脑术、蒙医哈纳呼疗法、蒙医萨木疗法、蒙医银针疗法等蒙医特色疗术的传承;通辽市蒙医研究所牵头完成12类、184种、545册蒙医药古籍文献翻译整理,以挖掘整理筛选推广中医药(蒙医药)文献、秘方、验方和民间中医药(蒙医药)技术方法为驱动,促进民间中医药(蒙医药)技术方法传承发展;以加大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为着力点,建设了蒙医正骨、蒙医康复、蒙医传统疗术3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培训基地和9个自治区级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覆盖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推广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构建“术、药、食、剂、器”五方面创新体系。

依托医疗机构、实验室、企业,通过传承、研发、科研加大创新力度。“术”以医疗机构优势重点专科为着力点,强化中医药(蒙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升其在运动、语言、神经等病种方面的诊疗技术。“药”依托重点企业和研究院所等单位,围绕国家公布的34首蒙医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推进古代经典名方蒙药复方制剂研发。开展“保利尔”等防治重大、疑难、罕见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加快中药(蒙药)新药创制研究。“食”以蒙药功能性食品研发实验室为立足点,开展策格片、策格颗粒等衍生品的研发。“剂”以蒙药制剂研究室为平台,改良贴剂、微丸、软膏、膏剂、合剂等剂型。“器”以中医药(蒙医药)诊疗器具升级改造为突破口,对菱形放血器、矛式放血器、斧式放血器、灸模等蒙医诊疗器具进行加工改造升级,提高医疗器具的质量和效率。

构建金字塔梯次结构的人才体系。

通辽市现有国医大师1名,岐黄学者1名,青年岐黄学者1名,自治区名中医(蒙医)33名,通辽市名中医(蒙医)116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蒙医药)指导老师5名,自治区级名老中医药(蒙医药)指导老师106名,形成“国医大师—岐黄学者—老中医(蒙医)—技术骨干—基层人才”的金字塔梯次结构,通过高等教育、师承教育、基地教育、远程教育、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培养。依托现有的3所院校,加强高等教育;依托名老中医(蒙医)传承工作室、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加强师承教育;通过基地教育、远程教育,巩固提高骨干人员专业技术;通过学术传承、推广中心、实训基地,培养蒙医正骨术、蒙医乌拉灸术和蒙医古籍整理翻译继承人。

构建集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

围绕实施优质地产特色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种植生产提升工程、中药(蒙药)加工流通提效工程、蒙医蒙药提质工程、蒙医药特色文旅康养服务升级工程、中医药(蒙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以及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发展6个方面,全面部署“六大支撑工程”,构建集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推动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打造现代中医药(蒙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构建阵地、载体、社会、媒体相结合的文化体系。

制定印发《健康通辽行——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15项活动任务大力弘扬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结合阵地宣传,组织医院建设文化宣传长廊、标本馆;组织开展中医(蒙医)文化馆、文化史展等参观活动。结合载体宣传,举办首届“占布拉道尔吉杯”蒙医药创新创业大赛、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活动。结合社会宣传,推进文化宣传与市政建设结合,建成森林公园文化长廊、中医药(蒙医药)主题公园、口袋公园。结合媒体宣传,制作系列宣传片,并通过健康通辽公众号、主流媒体、网站等发布宣传信息,形成全民信中医(蒙医)、爱中医(蒙医)文化氛围。